>

海盐文化简报2010年(总第十三期)

日期:2010-10-25  栏目:海盐文化研究

海盐文化简报

2010年(总第十三期)

盐城市海盐文化研究会                 00年五月


【学术研究】

●盐城市海盐文化研究会制定中长期研究规划

【交流宣传】

我会参加省社科联举办的“江苏地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

我会举办“海盐文化与盐城”/“我与海盐文化”征文活动

我会在中共盐城市委党校春学期主体班宣传海盐文化

●我会在江苏方强劳教所作海盐文化专题讲座

【组织活动】

    我会召开会长秘书长联席会议增补顾问、副会长、会员单位

【信息集锦】

   《海盐晒制技艺(盐城)》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海盐博物馆征集清代称盐的秤杆、石秤砣各一件

【学术研究】

盐城市海盐文化研究会制定中长期研究规划

为了进一步推动海盐会的工作,以更多更新的研究成果展示海盐文化的丰富内涵,彰显地域文化的软实力,现根据海盐会第二届理事会提出的“进一步加强海盐文化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尽快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的要求,提出如下研究规划。

一、   海盐文化遗产的调查

鉴于海盐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认识、开发和利用大海的文明结晶这一本质属性,海盐会将有计划地以我市沿海五县为基础,向南北方向拓展,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开展从“煮海为盐”到“晒海为盐”工艺变革过程中所有生产工具的调查、收集、保存工作。对海盐生产使用过的陶器、竹木器、铁器、纺织物、长短途运输工具、计量工具、包装储备物品等等,按照海盐生产工艺的不同类型作为断限的标志,以历史演进的过程作为时序,对相关器物的摄影、造像进行文字说明,形成《海盐生产器物图说》类的成果。这不仅可以填补海盐生产工具史的空白,形象、直观地普及海盐文化生成史,还可以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阐明海盐文化与沿海农耕文明生产、生活方式的联系、互动。

二、海盐史与城市史跨学科的研究

    考古发掘证明,盐城在距今六、七千年前都是大海。西汉置盐渎县后的1400多年,县城距海岸线“从未超过5公里”。至南宋黄河夺淮以后的近900年间,海岸线迅速东移,现距范公堤原址60公里左右,形成了15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和数千平方公里的滩涂湿地,养育着盐城境内的400多万人口。盐城地域的拓展与海盐生产的变迁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这里至少有三个研究方向:一是范公堤的修筑和其历代海堤的修筑是否为海涂迅速向东延伸的主要因素。张林同志提出了“范公堤效应”的科学假说,为此研究开了个好头;二是范公堤以东城镇的兴起和海盐生产方式与农耕方式的良性循环,是否为中国城镇发展的独特范例。许多城镇因盐得名的史实已有多篇文章提及,但对此类城镇有别于其它城镇的历史特征、人文特点、文化风俗、价值取向、发展路径,还可以深入开掘;三是对盐垦历史的研究。张謇在1914年以后,实施废灶兴垦的计划,在南起长江口的吕四场,北至海州的云台山,总面积36700多平方公里的东部沿海地区,规划占地460余万亩,先后组建了77家盐垦股份有限公司,用于垦荒植棉、发展纺织,推进实业救国方略。我市仅对大丰境内的垦殖公司有较为持续的研究,但还未见能称得上“精品”的著述,而对其它覆盖我市沿海县市的通济、通遂、遂济、泰和等垦殖公司的研究,以及对盐垦历史的总体研究还存在很大空间。

三、   海盐生产与移民历史的研究

延续数千年的海盐生产在我市从未中断,这是历朝盐民代有传人的实证,也是我市从事海盐文化研究的独特优势。而盐民的来源和构成问题,从历史上看应该是多元的。其中外来人口最为主要的途径就是移民。历史上看,每次移民都促进了社会发展与经济振兴。第一次移民在西汉。惠帝刘盈时期的东海王(前194188)在今温州建都,曾迁40000人至江淮之间;武帝刘彻(前14087)又从闽越移民数万人至江淮之间;其间吴王刘濞立国广陵(前195),招天下亡命人和嬉游弟子到沿海滩涂煮海为盐。大丰的邹迎曦认为“这是两淮盐区最早的开拓者”。第二次是在明代。《明史》和《明太祖实录》记载,从洪武六年到永乐十五年的44年间,从苏、松、嘉、湖、杭等地往江淮移民20多次,人数有10万之众,似乎是历史上朝廷组织的最大规模的移民。第三次是在清末明初。在张謇的倡导下,通、启、海地区的农民迁徙到苏北沿海各盐垦公司。现东台、大丰、射阳等地的“海门人”大都是他们的后代。据此,可以研究朝廷移民、民间移民的不同动因与过程;移民的到来对海盐生产、农耕方式产生了哪些影响;异质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交融为什么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移民与当地人漫长的融合过程等问题。

四、   盐政制度史的研究

西汉一代,盐铁的生产和经营原来控制在富豪大贾手中,因其利润丰厚,经营者富甲一方,势力膨胀,以至影响到西汉王朝的财政收入。汉武帝即位后,采纳桑弘羊等人的建议,在重要地区设置盐铁官署,没收私人煎盐铸铁的器具,将盐铁的产运销之权统一收归朝廷。开辟了盐铁全部官营的先河。此后历朝颁布的盐法、制度直接制约着海盐的制取、贮存、运输和销售。

海盐会要在系统研究历代盐法的基础上,着重研究盐法的数次改革对两淮盐业管辖体制的影响,寻找其与盐场增减、海盐产出的变量关系,从制度史上对产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盐民贫困潦倒、盐商富可敌国等历史现象进行诠释和解读。

五、   与海盐文化相关人物的研究

人物的研究可以使海盐经济史、政治史、制度史、文化史、风俗史的研究生动鲜活起来,从而避免历史研究中只有事件、过程、环境而无人事的不足。与海盐文化相关人物的研究应该说有一定的基础。如宋代西溪三盐官——晏殊、吕夷简、范仲淹的记述文章并不少见,但是专论他们对海盐产销、盐政管理的理论文章则存在史料不足、开掘不深、研究不力的问题。而对于提出“涂田”理论,撰写《王桢农书》的元代农学家王桢的研究,似乎还未开始;对于魏源任东台知县期间,改革盐法漕运、惜才爱民的史实也缺少爬梳和整理。

除了上述较为知名的人物外,其他与海盐相关的人物,还有宋代淮南转运使胡令仪、泰州知府张纶,他们与范仲淹共同修筑了范公堤。清代小海场大使林正青编撰了《小海场新志》十卷,为后人研究海盐史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资料。清末民初的人物除了张謇,还有若干盐商值得研究,如“家资万千,扬州盐商中巨子”的周扶九,他曾敦请张謇共同筹组了大丰盐垦公司,周扶九个人投资53万余元,占整个大丰公司股金的1/4以上。

六、   启动海盐文化研究基地的建设

海盐会在第一届理事会期间,对海盐文化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其中最大的贡献是为中国海盐博物馆落户盐城提供了详实的论证材料。海盐博物馆对外开放以后,人们既看到了海盐文化展示的窗口,同时也对实物展陈不足、布展体系欠科学、史实和文字的苍白等问题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为此,海盐会要和海盐博物馆密切合作,争取资金,购置典籍,采买图书,丰富藏品,创建海盐博物馆研究中心,并作为海盐文化研究的基地。同时,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担任兼职研究员,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拨出经费,邀请相关专家就相关专题进行驻馆研究与讲座,逐步提高研究的水平和展馆的学术层次。

七、   积极申报科研项目,不断推进研究进度

当下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是由研究者依据先期研究成果,选择恰当的课题,申报国家、省、市级各类课题,在规定时间内拿出承诺的研究成果,通过项目结项。据此,海盐会要充分调动每一个会员的积极性、制定相关条例,鼓励、资助会员申报海盐文化的各类课题,以达到增加科研成果的数量,提升科研层次的目的。在筹措到较为充足的资金后,将以海盐会的名义发布相关课题指南,提供经费,运用社会力量,推进研究进度。

八、   召开各类学术研讨会,活跃学会研究氛围

学会的生命在于开展活动。海盐会自身要在每年初确定本年度的研究重点,列出相关研究课题,晓谕全体会员开展研究,并在第四季度召开学术讨论会。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采取先遴选参加论文结集成书,再召开学术会议的办法开展学术活动。与此同时,海盐会将与主管海盐产销、城市建设、遗产保护、旅游开发的相关部门联合展开专题研究,组织专题研讨会。本届学会还要筹划召开省级与国家级学术会议,努力拓宽研究路径,解决现实问题,服务市域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希望海盐会在第二届理事会的共同努力下,制定出具有远见、便于大家操作、利于向社会开放的中长期研究规划。在规划的引导下,逐步推进海盐文化的深入研究,不断取得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形成较有分量、较为系统的论文和著述。待条件成熟时,力争推出能够代表地域文化研究最高水平的著作,为我市的科学研究、文化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赢得一席之地。

【交流宣传】

我会参加省社科联举办的

“江苏地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讨会”

200912月底,我会参加了省社科联在南京举办的“江苏地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讨会”。此次会议集中了全省地域文化研究方面的专业人才,我会副会长梁建民、张林,副秘书长于海根提交论文并参加了学术研讨活动。在研讨会期间,对海盐文化进行了大力宣传,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被大会称为“盐城现象”。

我会举办“海盐文化与盐城”/“我与海盐文化”征文活动

为落实3月份会长秘书长联席会议确定的普及海盐文化知识、深入挖掘海盐文化内涵、全社会共同打造海盐文化品牌的相关精神,我会于 20104月在《盐阜大众报》刊登有奖征文活动启事,决定在本年度4——7月间向社会各界征集与海盐文化相关的论述、散文、诗歌、小说等各类题材的作品。

我会在市委党校春学期主体班宣传海盐文化

2010年春学期,我会副秘书长于海根、副会长梁建民,先后应邀到中共盐城市委党校春学期主体班讲授海盐文化,他们分别在第二十、二十一期县处级及县处级后备干部岗位业务培训班作了《海盐文化与盐城城市现代化》、《认识海盐文化  发挥地方传统文化在建设新盐城中的应有作用》专题讲座,受到了学员的较好评价,为海盐文化服务于城市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思路。

我会在江苏方强劳教所作海盐文化专题讲坐

519,我会副会长梁建民在江苏方强劳教所作了《弘扬海盐文化  建设新盐城》的专题讲座,受到了管教干警和强制矫治人员共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