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日期:2010-10-25 栏目:历史大事记
洪武元年(1368) 设通州、泰州、淮安盐运分司。泰州盐运分司辖东台、安丰、富安、何垛、梁垛、丁溪、草堰、小海、栟茶、角斜10个盐场。淮安盐运分司辖白驹、刘庄、伍佑、新兴、庙湾5个盐场。至二十五年,各场相继建立盐课司署,置大使、副使各一人,授铜印治事。
是年,于盐城县城东北隅创建盐城县署。
洪武年间(1368~1398)因战乱,江北到处田荒灶废,迁苏、松等府之民以实淮(安)、扬(州)、凤(阳)、滁(州)。一次迁入盐城万余口。
洪武二十三年(1390)海潮冲毁海堤,淹死东台北5场盐丁3万余人。苏、松、淮、扬4府民夫修筑海堤。
永乐九年(1411) 海啸,海堤倒塌,朝廷命总兵陈瑄带民夫40万人修筑海门至盐城海堤。
永乐十四年(1416) 朝廷令民养马。至万历年间,仅盐城县有马场9处。
永乐十六年(1418) 防倭指挥杨清、守御千户冯善重修盐城城池,始改土城为砖城,并建新月城和东、西、北城楼3座。
成化七年(1471) 增设天赐场(今滨海县境内),置大使、副使各一人。
成化十五年(1479) 御史杨澄奏准修筑运盐河堤,名杨公堤(今东台市境内),并置邮亭10座。
弘治十五年(1502) 大旱,蝗灾,地震,盐城部分城墙毁坏。
正德十五年(1520) 泰州盐运分司署移驻东台场。
嘉靖二年(1523) 夏大旱,秋大水,冬大疫,大饥,米一石钱二千,人相食,饿殍载道,饥民起事。
嘉靖七年(1528) 五月,不雨,七月,蝗大起,食禾苗并书籍、衣服。民皆饥饿,逃散他乡。
嘉靖十年(1531) 为纪念南宋左丞相陆秀夫,于盐城县城建陆公祠。
嘉靖十七年(1538) 盐城县丞胡鳌督修盐城县境内范公堤。
是年,两淮巡盐御史洪垣、两淮盐运使郑漳、泰州盐运分司运判王册相、小海场大使王瑞,应监生宗部、庠生唐满等人的请求,疏浚小海河,全长39公里。
盐城县创建正学书院。
嘉靖十八年(1539) 七月,海水溢至盐城县城,民、畜溺死者以万计,庐舍漂没无数。
是年,海边筑潮墩,为灶民、渔民避潮之用。
嘉靖二十年(1541) 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安丰场人)逝世,终年59岁。
嘉靖三十三年(1554)倭寇从东台场丁美舍海口(丰盈关)登录犯境,附近盐场均遭劫掠。
嘉靖三十四年(1555)倭寇犯盐城,其中一股20余人,在洋麻(马)港烧房掠物,灶户王清等杀伤两寇,余众逃逸。
是年,盐城县设把总1员。后改设参将,设参将府。
嘉靖三十六年(1557)三月,倭寇从山阳县大海口闯入境内,抢掠后由盐城至庙湾入海。三十八年,倭寇再次入侵,冲击盐城北城门,城上箭镞竞发,头领中箭而逃,遂从庙湾逃遁出海。
嘉靖三十八年(1559)明廷派通政使,唐顺之视师盐城。于诸海口设兵把守。并在范公堤外筑上百座“烟墩”(即烽火墩),每墩驻军10人不等。一遇倭寇入侵,驻军立即举火报警。
是年八月,倭寇再犯,巡按御史李遂督率副总兵刘显、曹克新战倭寇于白驹场,大败之。副使刘景韶率兵追寇于刘庄场等处,尽歼倭寇,参将邱陞阵亡。
嘉靖四十五年(1566)乔银在何垛场三里湾奋战倭寇,斩获倭寇首级,军门给予义勇冠带,后升为泰州守御。
是年,草堰、丁溪、何垛场因盐课不满万两裁去副使。
教谕郑文升于盐城儒学街建范公祠,纪念范仲淹。
隆庆二年(1568) 正月,民间传言朝廷点选秀女,境内仓促嫁娶成风。至清顺治、康熙年间,仍有此类情况。
隆庆三年(1569) 驻东台泰州分司运判马会筑东台土城,周长5里余,东为迎春门,北为奎拱门,西为西屏门,南为南屏门,以备倭警。
是年六月,海水倒灌;七月,淮水泛滥,四望数百里浩淼如大海,溺死者不计其数。
万历三年(1575) 淮水决高家堰、清水潭,庙湾大水。
万历五年(1577) 淮水大溢。民庐漂没殆尽。百姓逃移者三分之二。
万历八年(1580) 巡盐御史姜壁命盐城知县杨瑞云督建石哒闸。
是年,在盐城县城以北建潘公生祠,纪念筑堤治水有功的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潘季驯。
万历九年(1581) 知县杨瑞云上报都御史凌云翼,呈请疏浚射阳湖(因嘉靖、隆庆之后,湖渐淤浅,水道堵塞,为附近州县之患)。凌题请拨款白银3000两,委杨瑞云督工开浚,由庙湾新丰市入海,诸水始有所归。
万历十一年(1583) 春,盐城知县杨瑞云主持编纂的第一部《盐城县志》问世。
是年,盐城县设驿铺,传递公文。
泰州知州李裕督建丁溪闸、小海闸。
总漕尚书凌云翼委盐城知县杨瑞云、泰州分司判宋子春大修范公堤,建泄水涵洞、水渠17处,闸1座。
总漕尚书凌云翼委兴华县令欧阳东风督浚由沙沟至神台的西塘河。
万历十四年(1586) 五月,淮水涨漫,决范家口奔盐城,禾稼、屋庐尽没。朝廷发放白银3500两,赈济灾民。
万历十六年(1588) 开浚竹港,由古河口引伸到海口。
万历十八年(1590) 泰州分司运判周汝登在东台境内建泰东书院。四十七年,巡盐御史龙遇奇又作扩建。
万历二十三年(1595)疏浚石哒口、廖家港(北沿河),使西水分门出海。
是年,筑庙湾城。
万历二十四年(1596)总河杨一魁导淮会黄,酿为祸水。
万历四十七年(1619)将白驹、刘庄(紫庄)两场地域从泰州划归淮安府盐城县,不久又从盐城县划归扬州府的兴化县。
崇祯二年(1629) 盐城知县陈期奎、教谕秦四德于盐城学宫东南城墙上创建文峰阁。清康熙三年(1664)毁于风灾。雍正十二年(1734)、道光十五年(1835)两次重修。
崇祯四年(1631) 大灾荒,境内袁邵庄数千饥民结伙闹饥荒,所过庄镇贫民纷纷参加,沙沟、安丰冈门3镇富户逃徙一空。是年七月,大雨倾盆,淮黄暴涨,冲决苏嘴、建义两口,水深2丈,村落尽没。是年,修筑范公堤盐城县境内堤段。崇祯七年(1634)再修。
崇祯五年(1632) 七月,有官兵船运米10万担,停泊湖垛庄(今建湖县城),民众迫于饥荒,结船百余艘,夺米而走。
崇祯十三年(1640) 盐城大旱,蝗灾,疫疠流行,一石麦值白银2两,民饥死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