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回顾丨“古意·梦匠”——中国古代家具课堂

日期:2025-01-02  栏目:走进博物馆

活动回顾丨“古意·梦匠”——中国古代家具课堂

   中国古代家具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设施,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席地而坐的低矮家具到垂足高坐的转变,每一件家具都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礼仪、习俗和工艺技术。

   为了让青少年深入了解东方艺术家居之美,12月29日中盐博开展了社教活动“古意·梦匠——中国古代家具课堂”,从文物专业角度给大家解析“墩”是怎样的一种家具?“提到墩,大家第一反应墩是什么?大家肯定见过土墩、石墩……”课堂开始之前,社教老师向大家提出问题,引发大家思考。为了给大家答疑解惑,老师手持“鼓墩”模型向大家解释道,“墩”是无靠背的小型坐具,以腹壁代替腿足,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凳子。墩的腹部大,上下小,造型若堂鼓,又称为鼓墩。墩面多覆丝绣织物作为垫子,所以也叫“绣墩”。绣墩是我国古代生活中一种使用普遍的家庭坐器,明清时期瓷墩不仅数量较多,使用非常广泛,类型丰富,装饰华丽精巧,而且在陶瓷发展史、家具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课堂上社教老师向大家介绍“坐具”由低到高的发展历史、欣赏了不同坐具的样式、了解不同家具的材质,深度解读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

   活动以中盐博展厅内陈列的“清青花鼓墩”作为实物展示,它是明清时期的瓷质青花鼓墩,结构可分为顶面、底面、上肩部、腹部、下脚部。腹部饰青花缠枝莲纹,因其结构连绵不断,有“生生不息”之意,是传统吉祥纹样之一。

   活动最后老师发放手工制作材料,让孩子们采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榫卯拼接的方式自己动手组装微型家具。让大家在探索中、体验中学习中国家具墩的知识......中国古代家具,从商周时期的古朴简约,到明清时期的华丽精美,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具制作工艺日益精湛,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演变史,同学们不仅从中领略到中国传统家具之美,更能感受到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未来,中盐博将一如既往地利用馆藏文化资源优势,开发主题社教活动,深度解读文物背后的故事,为公众带来不一样的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