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博物馆宝藏 | 新石器时代刻划纹小口陶壶
日期:2024-11-22 栏目:盐城文博
在盐城市博物馆历史展厅内,有一尊泥质浅灰陶壶,它圆唇,小直口,口外侧有一周凸棱,高领,鼓腹折收,平底,上腹有刻划纹,这就是国家一级文物——新石器时代刻划纹小口陶壶。
溯源历史,变土为陶
火的发现与使用,为人类带来了光亮与温暖;火与土的碰撞诞生了坚硬的陶器,使先民们的饮食结构发生巨变,成为盛水饮煮的重要容器,开启了烹制的文明时代。距今约2万年前,江西仙人洞遗址的原始先民做出了世界最早的陶器,开启我国悠久的制陶史。
这件刻划纹小口陶壶就出土于阜宁东园村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距今4700多年。在新石器时期,盐城境内的海岸线在“沙冈”一线,“沙冈”北起阜宁羊寨,经喻口渡黄沙港蜿蜒起伏,沿龙冈、大冈一线南入东台境内。对应时期的文化遗址、遗存多在这一带发现,表明在约6000年前,盐城境内已出现点状先民聚落。
据考古发掘报告记载,陶壶摆放在墓主右手边,没有与其他陶器放在一起,而是和生产工具放在一起,被斧、凿、锛等生产工具所围绕,表明这件陶壶应有其他特殊社会功能,可能是祭器或礼器。
特色图纹,记载时代
陶壶腹部刻划的图案十分罕见:两条弧形的麦穗纹将壶身均匀的划分出两个半圆形区域,斧头形状的边框内一侧画的是太阳从大海中升起,另一侧画的是太阳慢慢的从海水中落下。陶壶造型具有崧泽文化风格,纹饰具有大汶口文化风格,图案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先民的生活环境,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文以载道,画以寄情,当时还没有成熟的文字,这些具有特定意义的装饰图案,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审慎考量,带有某种情感,反映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观念、习俗和信仰等。如图案中的“大海”“太阳”,直观鲜明的反映了盐城先民生活的自然环境,麦穗纹、斧头形式的元素表现当时人们对太阳和海洋的膜拜,期盼风和日丽、丰衣足食,都充分展示了本地先民对自然的原始认识,并将这种认识通过艺术的手段记录下来,达到了现实认识与抽象美的统一,赋予了这件器物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沧海桑田,见证历史
站在陶壶前,我们仿佛能听到远古时期黄海之滨的涛声依旧,感受到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坚韧不拔、智慧超群的生活印记。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这尊精美的陶壶,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包括这尊陶壶在内的博物馆馆藏文物,不仅见证了盐城深厚的历史文化,还将见证着盐城续写崭新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