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宝藏,时光深处的璀璨
日期:2024-08-24 栏目:盐城文博
讲述盐城文物故事的“盐城宝藏”栏目推出后获得了广泛关注,多家媒体对博物馆里的文物故事进行了报道,让我们一起看一下都有哪些文物榜上有名吧!
一、盘铁
二、战国“祝其亭鉨”封泥
三、纲盐执照
四、“东海王”铭墓砖
五、陆秀夫真迹拓本
上面被选为盐城宝藏的五个文物分别陈列在中国海盐博物馆和盐城市博物馆。在去博物馆一探究竟之前,首先跟着小编简单了解一下这五个“C位出道”的文物吧!
一、盘铁
整块盘铁
陈列在中国海盐博物馆的唐宋年间整块盘铁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唯一整块的制盐盘铁。盘铁全部由生铁铸造,其直径约为1.9米、重达2吨。
切块盘铁
摆放在整块盘铁旁的宋明年间切块盘铁同属国家一级文物,一共出土23块,数量之多,实属罕见。切块盘铁形状多不规则,大的长2.5至3米,每块重四五百公斤不等,其中四块可拼凑为完整方形盘铁,为全国首见。
盘铁的出土印证了海盐生产工具的形制,反映了海盐生产技术的发展演变,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和学术研究价值。
二、战国“祝其亭鉨”封泥
“祝其亭鉨”封泥
盐城市博物馆陈列的战国“祝其亭鉨”封泥(国家二级文物)呈不规则形状,正面上部有阳文篆书——“祝其亭鉨”。封泥在古时信笺传递中起到保密和防伪的作用,类似于今天的火漆。1957年,“祝其亭鉨”封泥出土于盐城沙井头一带的汉代遗址,其上战国文字并不易释读,限于当时时代条件,这些文字曾被解读为“贵其亭鉥”。2005年,封泥上的古文字才被重新确定为“祝其亭鉨”。“祝其”是地名,亭则为边防的要地和岗哨,如汉高祖刘邦便曾任泗水亭长,“鉨”本意同“玺”,指印章。
战国“祝其亭鉨”封泥的出土,证明战国时期在沙井头这个地方设有一处行政机构,它与祝其亭有着公文往来的,也为盐渎县故城是设在如今的盐城市区提供了必要的实物依据。
三、纲盐执照
纲盐执照
中国海盐博物馆陈列的“纲盐执照”(国家二级文物)是明清两朝的食盐专卖制度的产物。明清时期,政府向指定的盐商发放贩卖食盐的许可证——“纲盐执照”,商人凭执照到指定的地方取盐,然后到指定行盐口岸贩卖。
这一执照文末有两个时间,一个是清光绪八年(1882年),代表执照的主人于此时被纳入纲册,得到了贩卖食盐的许可;另一个是民国二年(1913年),说明该执照于此时接受了“年检”。这意味着该执照的主人至少在这31年间都拥有食盐贩卖的资格。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政权在更迭,但盐商的专卖权依然没有变化。直到2016年,我国取消食盐专营制度,这一持续了2000多年的专项经济制度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四、“东海王”铭墓砖
“东海王”铭墓砖
“东海王”铭墓砖陈列在盐城市博物馆,发掘于今建湖县九龙口镇收成村,墓砖顶端刻有“东海王”3字,一侧刻有“仪熙三年”字样。
“东海王”是何人?墓砖铭文为我们提供了探析这一问题的时空坐标。“仪熙”为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年号,而东晋时东海郡先是侨置于今江苏常熟,后移治所到今江苏镇江。两晋时期东海王共有5位,经过文献资料的考证与排除,此“东海王”应是晋简文帝司马昱的曾孙,司马彦璋。
五、陆秀夫真迹拓本
陆秀夫真迹拓本
陆秀夫(字君实)生于盐城,与文天祥同科考中进士。宋元崖海之战,面对汹汹来袭的蒙古大军,陆秀夫背起小皇帝跳海殉国,避免了重蹈德祐之变的覆辙,让世人看到南宋盐城文人的铮铮铁骨。
陆秀夫的真迹拓本陈列在盐城市博物馆陆秀夫雕塑旁,这份拓本长235.5厘米,宽29厘米,正文有289字。真迹原文为陆秀夫于宋咸淳六年(1270年)夏至日书就,赠予道蕴韩侍御。
该真迹拓本是陆秀夫继流传于世的隶书“光前裕后”和行书“群玉帖”后,首次有楷书面世。文中写道“天不以人以薄,人自薄之,人未要天以厚,天自厚之。人生在世,福禄寿三得其美,系于天更系于人,人力、天工皆不及,唯有‘诚意’‘修身’,日积月累,以成正果……”这些,都体现了陆秀夫诚意正心的理学思想。
文物无言,考古工作者为我们揭开了这些沉睡已久的宝藏背后的故事。百闻不如一见,不妨去博物馆里走走,亲自看看文物,听听它们的故事。透过文物看盐城是一种了解盐城和爱上盐城的奇妙体验。未来,中国海盐博物馆(盐城市博物馆)也会继续深挖文物内涵,为各位观众阐释和呈现好文物背后的故事,讲好盐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