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相约·夏令营丨博物馆里学礼仪(二)

日期:2021-08-17  栏目:盐城文博

穿戴之礼(上)——从“头”说起

题记

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服饰历史,各时期服饰造型鲜明、各有特色,被誉为“衣冠王国”。同时,古代中国重视伦理道德,把儒家礼制思想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行为准则,有着一整套礼制文化,被誉为“礼仪之邦”。服饰作为社会风尚的表现,由此也深深地烙上了“礼”的印痕。

儒家提倡“宪章文武”“约之以礼”,《论语》强调“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无不传递着中国人的重礼思想。因此,在穿戴理念上,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需严格按照礼制规定,如何着装,都应适度,绝不能越礼犯忌,否则“出礼即入刑”,有僭越会受到刑罚制裁。

今天,我们从“头”开始,从冠礼来了解古人的穿戴之礼吧。

首服:用于装饰头部的服饰称为首服,又称元服。服莫重于冠,商代确立了完备的冠服制度,冠是当时区分朝臣职官品第的主要标识。不同的人所戴冠饰是不一样的,从冠式上就可以看出帝王与诸侯、将军与士兵、文武百官的官职大小等,普通百姓不能带冠。

冠礼:中国古代汉族男子的成人礼,始于周代,男子满20岁(天子、诸侯可提前至12岁),要举行加冠之礼,改作成人发髻,由长辈为其加冠,以示成人。

 

《后汉书·舆服志》记载有冕冠、长冠、武冠、法冠、梁冠等多种冠式。这么多冠都是谁在佩戴?又是什么场合下佩戴?

贵族男子冠礼

首先来看看帝王将相、文武百官是怎么戴冠的吧。

冕冠: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冠式,也称“旒冠”“平天冠”,是帝王、王公、卿大夫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等级最高的礼冠,始于周代,明代以后被朝冠取代。由冕綖、冠、冕旒、䈂、紘、充耳等部分组成,旒有三、五、七、九、十二之别,以十二旒最为尊贵,为帝王专用。冕冠有多种样式,如大裘冕、衮冕、毳冕、浠冕等,分别用于祭天、祭祖、祭山川、祭社稷等场合。

弁冠:弁是古代仅次于冕冠的礼冠,男子穿礼服时戴弁。弁有爵弁、皮弁、韦弁、冠弁等形制。皮弁是用白鹿皮缝制而成,缝合处缀有一行玉石,形状类似翻倒的杯子,用于帝王  朝见诸侯或田猎。皮弁上的玉饰颜色和数量区分尊卑,天子用五彩玉;侯、伯、子、男用三彩玉;卿大夫用三彩玉;士一级则不用玉饰。

长冠:古代贵族祭祀宗庙时所戴之冠,通常以竹皮为骨架,外层髹漆,冠的顶部扁而细长。汉高祖刘邦常戴此冠,也称“刘氏冠”。隋时被废。

 

獬豸冠:一种法冠,獬豸是古代一种凶猛的兽,獬豸冠是装饰有獬豸外形的法冠,取其彪悍威严之意。

笼冠:武将所戴之冠。打仗时还要在冠上加胄,秦汉以后叫兜鍪,后代叫盔。

进贤冠:文吏、儒士所戴的一种礼冠,因文吏、儒士有向上荐引能人贤士之责而得名。冠上缀梁,以梁的多少区别等级,常见有一梁、二梁、三梁数种,以三梁为贵。两汉时期较为常见,汉代以后历代相袭,清代以后被废。

翼善冠:原称“乌纱折角向上巾”,形制与百官的乌纱帽相似,只是后面的脚上折,明永乐三年(1405)后,称为“翼善冠”。帝王常戴一种名为“翼善冠”的首服,以鎏金纱制成,上面附有双龙戏珠装饰。

幞头:北周武帝宇文邕时期,将汉魏时期的幅巾裁出四脚,用以裹头。其两条系于颅后垂下,两条反系在头上,这种形制的头巾称“幞头”,又称“四脚”“上巾”“折上巾”。唐代时,将前面的两条带子系在帽子上面,形成蝴蝶结,唐太宗、唐玄宗戴的就是这种幞头。宋代仍沿用,并发展成为帝王百官的官帽,形制多样,幞头的顶有方圆之分,以方型为主流,脚有软硬之分,如直脚幞头、局脚幞头、交脚幞头、朝天幞头。

瓦楞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帽饰,为男子服用,帽檐有方有圆,帽顶折叠似瓦楞。出现于金元时期,明代初用于儒生,嘉庆后逐渐为平民所用。

乌纱帽:一是指以黑色纱罗制成的软帽,通常制成桶状,魏晋以后较为流行,文人戴的较多。隋代以乌纱为礼冠,隋末因折上巾的流行而渐衰。唐初恢复,至元代仍流行。二是专指明代官帽,又称“乌帽”,由唐宋时期的幞头演变而来,以铁丝为框,外蒙乌纱,帽身前高后低,左右各插一翅,文武百官上朝均可戴,入清后被废。

暖帽:一指冬季戴的帽子,如桶帽、毡帽、搭耳帽等。二指清代官员冬季所戴的帽子,多为圆形,顶部装有帽纬,饰有顶珠,顶珠的颜色及材料可以区分官职。

 

冷帽:指清代官员夏季所戴的帽子,圆锥体,清初崇尚扁而大,后流行高而小的形状。顶部装饰红缨、顶珠、翎管和翎羽。每年春季三月换成凉帽,八月换成暖帽。

贵族女子冠礼

   古代王后、嫔妃、命妇等地位较高的女子也戴冠,如顾姑冠、凤冠、朝冠、花冠,普通女子头部以装饰发髻为主。

   花冠:采用绢、罗制成的花或真花装饰的冠状饰物。初见于唐代,宋代盛行。宋代上层社会妇女喜欢戴花冠,沿袭唐、五代以来的花冠形制,以多层仿真花瓣层层黏合而成,而且越来越高大。还出现新样式,用绢帛制成一年四季的各色花朵,堆砌而成花冠。

顾姑冠:又称“罟罟冠”“姑姑冠”“固姑冠”,宋元时期蒙古族贵妇所戴的一种礼冠。

凤冠:古代妇女的礼冠,女冠中最为贵重的,冠上饰有凤凰。宋代以后规定除皇后、妃嫔、命妇外,其他人未经允许,不得私戴凤冠。

朝冠:清代皇太后、皇后的朝冠非常华贵,分冬夏两种。冠上覆有红色丝纬,丝纬上缀有七只金凤。冠的顶有三层,叠压着三只金凤,金凤之间各饰一只东珠。冠后饰有一只金翟,翟尾垂5302颗珍珠,每行饰有青金石、珊瑚等。  

平民头饰

   普通百姓多用巾,即裹头用的布帕,又称“头巾”“幅巾”, “士冠庶人巾”,常见有纶巾、角巾、方巾、东坡巾、仙桃巾、四方平定巾等,样式丰富多样。

   纶巾:一种以青丝织成的头巾,通常为士人佩戴,颜色以白为贵,取其高雅洁净之意。东汉以后较为流行,隋唐时期因幞头的盛行而渐少,入宋以后开始恢复。相传诸葛亮与司马懿交战时戴此巾,又称“诸葛巾”。

角巾:又称“折角巾”“垫巾”“林宗巾”,指有棱角的头巾。相传东汉名士郭林宗外出遇雨,头巾被淋湿,角巾的一角陷下,人们纷纷效仿而成风气。也专指明代儒生的软帽,有四、六、八角之分,四角也称“方巾”。

东坡巾:又名乌角帽,相传为苏东坡所戴,故名。以乌纱为材料,形状呈四面体,里外有两层,外层前后左右各折一角。宋代文人雅士常戴,官吏、差役也有戴的,元明时期也较流行。

仙桃巾:形如钟形,多用于隐士,宋代较为流行。

四方平定巾:又称“方巾”,明代流行,读书人和平民戴的一种巾。可以折叠,展开时四角皆方,寓意天下安定,国泰民安。

   通过上面对首服的介绍,我们更加清晰明了地知道古代的戴冠之“礼”,皇帝跟百官、文官跟武官、将军与士兵、男子与女子等不同身份的人所戴的或冠或帽或巾,都不一样。而且同一个人在祭祀、朝堂、戍边、燕居等不同场合、不同时间,戴的冠、帽、巾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每个人要根据场合和时间,选择相应的冠、帽、巾,根据身份和场合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一切都要适度,不能越礼犯忌。本期我们讲了古代的首服制度,列举了很多样式的冠、帽、巾,下期将为大家带来《穿戴礼仪——上衣下裳》,一起来了解古代的服饰制度。


配图丨部分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