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轻意远——盐城市博物馆馆藏扇面》

日期:2020-06-04  栏目:临时展览

《风轻意远——盐城市博物馆馆藏扇面》

  盐城,东濒黄海,西襟湖荡,北跨淮河,南望长江,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因盐业兴盛在茫茫东海边置县“盐渎”。东晋义熙七年(411),更名为“盐城”至今。1961年建成的盐城县博物馆,为境内第一家博物馆,是一所反映地方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1983年盐城改县为市后升格为盐城市博物馆。两千多年的人文发展史在本地区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存,同时,经过几十年文博事业的发展,博物馆现有馆藏丰富,数量已达13000件(套)。其中,收藏有一批较为完好的清代及民国早期扇面艺术作品,其来源多为本地民间收藏,可谓本馆的一份特色。

  中国扇子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沈从文《扇子史话》认为,最早从新时期时代早期已经开始出现。扇子从其功能来讲,有作为引风纳凉、驱赶蚊虫的实用价值,也有作为贵族仪仗的社会价值,以及其与中国文人的审美情趣相结合形成的艺术审美价值。扇面的诗文书画成为了文人们抒发思想情怀和人文精神的载体,进而发展成为中国古代书画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明清时期盛极一时。

   盐城市博物馆馆藏扇面作品艺术形式多样,形制齐全,有书法有绘画,有团扇有折扇,有绢本有纸本。书法类囊括篆、楷、行、草等艺术表现形式,绘画类以山水、人物、花鸟为别,其中不乏精品。有名震一时的名家大作,如“清末海派四杰”吴昌硕的书法扇面,扇面以大篆书写正文,以行书释文与落款,为其难得的佳作之一;同为清末海派代表人物,以画竹见长的蒲华的墨竹扇面,画面浓淡相间,上不见稍,下不见根,用墨浑然天成,给人奇思独运的美感,从几根苍竹中,作者一生不羁的情怀跃然纸上;“沪上三熊”之一张熊的设色芙蓉扇面,画家笔墨下芙蓉花清新雅丽的姿态,笔法自然舒展,极具张熊个人绘画特色;清代宫廷女画家素筠女士的花鸟扇面,画面素净淡雅,疏密错落,成熟的石榴果破皮而出,一侧的葡萄粒粒分明,与桃李相应相间,呈现着硕果累累的收获之情。也有远近闻名的地方名人的佳作,如东台清代女画家包凤苞的花鸟扇面,包凤苞的父亲为清代地方著名书画家包厚滋,受其父亲的影响,包凤苞在绘画方面呈现着异常的天赋。馆藏的包凤苞花鸟扇面上轻舞的枝叶、飞翔的鸟儿和明快的色彩,展现了女画家清新的笔触下轻盈的春意;光绪年间盐城书画家曹寿山的行书扇画,笔力雄劲,疏朗有致,字与字之间有断有连,顾盼呼应,收放自如;盐城道光年间武举姜焘的山水人物扇面,炎炎夏日,郊外农舍,葡萄架下,影影树丛,鸡鸣狗叫,人群三三两两,或小坐栖息,或热烈攀谈,或逗儿嬉乐,或走亲访友,远处纳凉休闲的耕牛,分寸之间内容丰富,人物情态各异,从扇面上可以看出与本地农家风情一致的其乐融融的景象。

  此次共展出69幅佳作,所展出的作品不拘一格,匠心独具。这些主要来源于本地民间收藏的作品在整体风格上体现了当地文人的审美趋向,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盐城的地域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