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盐城市博物馆大事记
  • 1961年2月,盐城县博物馆在工人文化宫成立,当时,只有专业干部一人,兼管征集、鉴定、陈列、保管、讲解等各项活动。

    1961年2月14日,盐城县博物馆的第一次展出活动“盐城县革命斗争史”展览于文化宫十间草房内展出。

    1963年上半年,经地、县委、文教局的批准,博物馆设在陆公祠。经过修整,馆内三进两院,十六间小房屋,分四个陈列室,陈列面积约二百五十平方米。

    1963年,增加美工一人,以后人员调动频繁,在文化大革命前,三馆一宫(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宫)里仅有的一位专业干部也下放农村落户了,1971年才调回来,1972年又增配一人,共同开展博物馆业务活动

    1964年初——1966年初,举办盐城革命简史陈列、陆秀夫生平展、盐城县伍佑公社汉墓出土文物展等。
    文化大革命期间,博物馆业务活动中断。

    1968年,终止博物馆一切活动。

    1971年7月,经盐城县委指示,恢复博物馆工作。

    1971年10月——1975年元月,举办了一些临时展览,盐城革命文物展览,阶级教育展览等,其他业务活动全部停止。当时主要任务主动组织学校、工厂、部队、居民等集体参观。

    1977年,粉碎“四人帮”后,筹划研究馆址问题,在工商联大楼拆除旧址上新建楼房,建成后,与“新四军纪念馆筹备处”联合举办了《盐阜区新四军革命文物展览》。

    1978年后,人员逐步添加,到1980年下半年,配有正副馆长各一人,行政会计一人,鉴定、编目、保管、陈列等五人,共计八人。

    1979年10月1日,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1980年4月——7月,举办刘少奇同志字画、照片、资料实物专题展览。

    1983年,盐城县升级为盐城市,盐城县博物馆升级为盐城市博物馆。原盐城县博物馆馆长成必渠同志被任命为盐城市博物馆副馆长,主持工作。

    1983年3月,博物馆进行馆藏文物移交,总计6987件,其中革命文物3301件,古代文物3687件。

    1983年12月,成必渠同志离休。

    1984年8月,任命熊涵东同志为副馆长,主持工作。

    1984年,组织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

    1985年9月,任命闻晓斌同志为博物馆副馆长,主持工作。熊涵东同志任调研员。

    1985年10月30日,盐城市文化局同意建立盐城市博物馆支部委员会。闻晓斌同志为副书记。

    1986年,任命徐益群同志为博物馆馆长、书记,主持工作。闻晓斌同志调任。

    1987年4月20日,启用中共盐城市博物馆支部委员会印章。 

    1987年3月10日,盐城市编制委员会核定盐城市博物馆编制17人。

    1987年2月25日,盐城市文化局表彰市博物馆文物征保组为1986年度先进班组。

    1989年,博物馆首次成功创刊内部业务刊物《盐城文博》。

    1989年11月7日,盐城市人民政府表彰市博物馆为文明单位。

    1990年2月12日,盐城市文化局同意市博物馆筹建盐城市文物商店。

    1991年11月14日,盐城市文化局同意市博物馆增设安保科。

    1991年5月7日——11日,举办文物藏品保管基础知识讲习班。

    1992年3月31日,江苏省文化厅同意设立盐城市文物商店。

    1994年,建军路市政府建筑工地第一次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出唐、宋、明、清水井移迹。

    1995年,参与发掘阜宁县板湖乡陆庄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距今约45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是长江流域良渚文化北上途中的一处重要遗址;同时,第一次科学地揭示出距今4000多年前盐城境内有人类活动的历史。

    1995年,盐都龙冈中学商周墓葬清理,出土一组随葬器物。

    1995年,市迎宾路建筑工地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了西汉时期灰坑、唐代墓葬。

    1995年,市区拖拉机厂西汉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一批文物。

    1995年起,英籍华人赵泰来先生先后向我馆捐赠文物857件。

    1996年,参与发掘盐城开庄遗址,出土文物40多件,以黑皮陶鼎、盘、罐等最具特色。

    1997年,任命梁建民同志为博物馆馆长,主持工作。

    1997年8月29日,盐城市博物馆成立学术研究委员会。

    1997年,被评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7年10月27日,盐城市人民政府印发《盐城市文物保护办法》。

    1998年,被评为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

    1998年,盐城市博物馆接受捐赠,收藏胡公石先生的书法作品148件(套)和生前好友的有关作品22件。

    1998年,新长铁路盐城段考古调查,建湖刘桥唐宋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了九座唐宋墓葬。

    1998年,参与发掘阜宁施庄镇东园村遗址。发现房址、墓葬、灰坑等遗存。经碳14测定,距今约4800年。

    1998年10月,徐军同志任博物馆书记。

    1999年3月3日,盐城市文化局表彰市博物馆为1998年度文化工作先进集体。

    1999年3月25日,盐城市文化局同意市博物馆设置文物保护研究室。

    2000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物馆。

    2000年3月10日,盐城市文化局表彰市博物馆为1999年度文化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并授予二等奖。

    2000年5月2日,盐城市博物馆关于实行人员聘用制暨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2000年,淮河入海水道考古调查,阜宁建华村西汉遗址、阜宁立新村西汉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一批西汉墓葬。

    2000年9月26日上午9时,盐城市博物馆举行移馆泰山庙内暨赵泰来文物馆开馆仪式,市文化局在开馆仪式上作情况汇报,计高成同志、赵泰来先生在开馆仪式上发表讲话。推出全新大型盐城历史文物陈列——《从海涂走向城市》以及《赵泰来捐赠历史文物陈列》和《赵泰来捐赠宗教文物陈列》。

    2000年,清理迁葬盐都北龙岗村朱从馨(明)(朱升七世孙)墓,清理迁葬东台时堰冯道立(明)父亲墓

    2000年10月26日下午3时,胡公石书法艺术馆开馆暨盐城市标准草书研究会成立仪式。

    2001年4月3日,江苏省文化厅授予盐城市博物馆“江苏省优秀博物馆”的称号。

    2001年10月,文化局直属事业单位市博物馆进行综合配套改革,增挂“海盐博物馆”牌;积极筹备建立“古建筑保护设计所”;积极争取挂联,开发利用老馆;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

    2001年底,梁建民同志调任。

    2002年,博物馆书记徐军同志主持工作。

    2002年1月——4月,分别举办《赵泰来捐赠字画展》、《朱大霖书画作品展》、《环保警示教育图片展》。

    2002年,浠仓巷考古,出土一批宋代文物。

    2002年,盐淮高速盐城段考古调查,发现建湖乔庄大青墩汉墓等一批古墓、古遗址。

    2002年5月20日,中共盐城市博物馆党支部成立爱国主义领导小组,组长:徐军;副组长:王国清、万里春;成员:狄建华、陈桂莲、夏春晖、杨效梅、曹爱生、俞洪顺。

    2002年8月,陆公祠并入盐城市博物馆。

    2002年10月8日,盐城市博物馆、陆公祠被命名为盐城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3年4月,为配合盐通高速公路建设进行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显著成果,对东台乘胜村北宋遗址,东台小东明代墓葬,东台才琴村元、明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计1700平方米,出土可修复文物350件。


    2003年8月20日,盐城市海盐文化研究会成立。

    2003年,盐城市博物馆精品库房建设方案付诸实施。

    2003年,全年共举办8个临时展览,有《舒燕收藏书画展》、《廉政书画展》、《庆祝建市二十周年书法、美术、摄影优秀作品和旅游文化收藏展品》、《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10周年王东庆个人收藏品展》、《徐步云书画展》、《金成君书画展》等。

    2004年1月,我馆与盐城市海盐文化研究会共同组织的海盐文化大型陈列“海盐文化苑”对外开放。

    2004年4月27日,成自龙同志向盐城市博物馆捐赠文物总计九件。

    2004年6月,配合市政府工地开发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历时近70天,发现汉代以来的灰坑、砖路、磉墩以及一大批遗物,揭示了盐城古城变迁的轨迹。

    2004年,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完成了300余幅唐卡的初步鉴定。

    2004年,开发区新墩村西汉墓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一批西汉文物。

    2004年,协助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摄制组、省、市台《图说江苏》、《盐城风》摄制组对海盐等地方特色文化的拍摄宣传工作。

    2004年,完成二级革命文物建档和一、二级文物档案上报工作。

    2005年,根据省市委宣传部门关于爱国主义建设的具体要求,我馆再次撰写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电视宣传片脚本《历史在这里聚焦-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盐城市博物馆》。

    2005年,响水云梯关明代海关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明代的房址、灰坑。

    2005年,响水陈家港电厂工地北宋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射阳发电厂抢救性考古发掘。

    2005年,盐都龙冈果林场商周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一批商周器物。

    2005年,盐城市博物馆网站开通。

    2006年,举办《纪念叶挺将军诞辰110周年暨叶挺城战役胜利60周年书画展》。

    2006年4月25日,在盐城市博物馆举办纪念叶挺军长诞辰110周年、叶挺县成立60周年展览。

    2006年7月18日,盐城市博物馆与盐城师范学院社会发展系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暑期实践活动。

    2006年,井永禧同志兼任博物馆书记,主持工作,徐军同志调任。

    2007年2月1日,盐城市公安局表彰盐城市博物馆为2006年度消防安全工作先进集体。

    2007年,开始参与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

    2007年,滨海陈家港抢救性考古发掘。

    2007年11月,举办《纪念新四军成立70周年书画展》,展览结束后,参展将军和书画家的全部展出作品将捐赠我馆收藏。

    2007年,完成 成功申报 “海盐生产技艺”为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举办《海盐文化进校园》、《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藏品展》、《纪念新四军成立70周年书画展》、《翰墨丹心书画作品展》等。

    2008年3月,盐城市博物馆被授予2005—2007年度市直文化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08年5月23日,盐城市公安局消防支队表彰盐城市博物馆为2007年度消防安全工作先进集体。

    2009年4月,盐城市政府决定将盐城市博物馆挂“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的牌子改为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挂“盐城市博物馆”的牌子,并升格为相当副处级。
    2009年,江苏省文物局文物鉴定专家组对我馆馆藏文物进行鉴定定级。我馆新增珍贵文物92件(套)。

    2010年,参加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市共普查不可移动文物603处,并出版《盐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汇编》。

    2010年,盐城市博物馆组织实施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初步完成对馆藏134件(套)珍贵文物的数据采集、影像采集、数据审核工作并上报省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