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数百名小记者走进中国海盐博物馆感受海盐文化

日期:2017-06-11  栏目:盐城文博

        本网讯【2017/6/11】2017年6月10日是中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设立,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对人类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历史担当,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壮美自然景观和悠久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高度重视。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中国海盐博物馆以此特殊节日为契机,与盐城晚报紧密合作,组织了近三百名小记者走进中国海盐博物馆学习中国海盐生产技术的演变、悠久的海盐发展历史与丰富的海盐文化遗存。
        这批来自盐城市建湖县实验小学一到四年级的小记者们,在讲解员老师的引导解说下,井然有序地参观,认真地记录有趣地知识点,提出了很多问题: “古时候的人类怎么知道海水里面有盐的呢,海水里面的盐又从哪里来的?”“我们现在吃的盐与以前人们吃的盐一样吗?”“盐这小小的颗粒在历史上竟然那么重要,连国家都要管,就因为我们人类离不开它吗?”“以前的海盐是怎么产出来的,跟现在的产盐方法有什么不同呢?”……不愧是小记者,提出的问题都颇有深度,面对着一张张求知若渴的面孔,讲解员老师们耐心细致地解答了所有问题。
        参观结束后,小记者们感慨万千,他们惊叹中国竟然有这么多种类的盐,海盐的生产竟也经历了煮海为盐、淋卤煎盐、晒海成盐、现代化机械化制盐这一漫长的过程,他们感叹古代盐民的艰辛与困苦,更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与创造能力。来自建湖县四年级八班的沈芷萱小记者说:“自己以前真的不知道盐还可以分很多种类,更不知道盐的来源以及它的生产技术,没想到建湖的十八团杂技还跟海盐有着这么深的渊源呢。”四年级三班的吕浩晨表示今天学习了很多海盐文化与海盐生产方面的知识,他将选择一个点,写下此次参观学习的感受,希望盐城晚报能够登载他的作文,展现他心目中的海盐文化。此次活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收效良多,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保护海盐文化遗产的热情,更好地推进文化与自然遗产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