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节日丨博物馆里的中秋节

日期:2023-09-29  栏目:我们的节日

我们的节日丨博物馆里的中秋节

天上月圆,人间团圆。又到一年中秋节,中盐博开展《中秋奇妙游》,专业课程、传统民俗、非遗体验、精彩互动等六大主题活动共贺佳节,一起体味博物馆里的别样中秋。

人们追求圆满、渴望团圆,将秋季之中的八月十五月圆之日定为中秋节。实际上还有一个阳历的中秋,它又有哪些节日内涵呢?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从天文历法中探寻中秋节的起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自古以来,文人提笔着墨为中秋增添了诸多韵味,人们借助诗歌以抒怀咏志,表达思念之情,来一场别开生面的中秋诗会。在小小的朔望月之间,击鼓传花,抽取诗令,与苏轼、晏殊、范仲淹相遇,一起饮茶对诗。

中秋佳节吃月饼的习俗由来已久,且延续至今,月饼的发展从原先独有的纪念意义从而变成祈求团圆,表达思念、象征美好的食物。在老师的授课下,孩子们深入了解月饼的文化内涵,自己动手制作三两块月饼,探究月饼本来的意味。

所谓月华,便是月光。将月光和万千月象汇聚在方寸之间,便有了月光纸,人们中秋拜月时常常会用。本次活动前特邀非遗传承人复原传统月光纸雕版,让孩子认识月光纸,在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也体验了拓印的乐趣。

农历八月十五,家家户户要拜兔儿爷,以感谢兔儿爷带来吉祥安康,他造型多样,长耳朵,三瓣嘴,身着盔甲红袍,手持捣药杵,是中秋节重要的风物和儿童的传统玩具,今天兔儿爷悄悄降临,孩子们用自己的创意给他换上新装,有的威风凛凛,有的诙谐幽默,带着祝福和孩子们一起过中秋。

中秋自古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习俗。中秋夜,灯内燃烛,系于竹竿之上,瓦檐上、露台上等高处,俗称“树中秋”。孩子们用兔儿爷和小灯笼,借着黄昏的余晖,挂于竹竿上。灯火如繁星,和天上明月争辉,以此庆贺中秋。

在展厅中寻找神秘卖货郎,一起探寻中秋奇妙之夜!孩子们凭借答对的灯谜和月光纸上的特殊标记,按照线索到展厅内寻找卖货郎获取灯笼。孩子们开心地拿着灯笼,一张张幸福可爱的笑脸,为博物馆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气氛。

“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给孩子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回忆,积极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让孩子们在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洗礼,增强他们对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中国海盐博物馆与您相约下一个传统佳节!